CES
中華福音神學院


         401  期  三月號

  院長的話

■  學院動態
  以賽亞書擷思:歸零
  認識憂鬱症的成因
 

 

             ◎專任教師╱麥耀光

誠如大眾媒體所報導,患有憂鬱就好像染上流行性感冒一樣普遍,但媒體對憂鬱的認識,有時卻有誤導的成份。一個人有咳嗽和發燒,不等於患上肺病;同樣地,一個人有一些憂鬱的症狀,不等於他就是一位憂鬱症者,這樣給別人標籤是不妥當的。

一般來說,醫師不會隨便說病人患上什麼病,相似地,精神醫師、心理師、諮商員經過對案主的診斷,是按著標準(1)來衡量案主是否達到憂鬱的指標。情緒起伏是自然的,偶而一天半天心情不好,不會構成憂鬱症。在美國精神醫學會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中,有關情緒方面的煩擾,歸納在「情緒失調」(mood disorders中。簡單來說,抑鬱性和情緒極其低落包括兩類,就是低落性情感疾患和憂鬱。對上述的症狀,將在下列作出簡單的介紹(這不是給讀者作為診斷之用,乃是作為一些普通常識而已(common sense)):

第一、低落性情感疾患(Dysthymic Disorder)在一天中,大部份時間有低落的情緒,過去的兩年內,多日有這下列的症狀:胃口不良、睡眠欠品質、活力低、低自尊、不能集中精神或作決定、無望感。低落性情感疾患的終身盛行率(prevalence)約為6%;而低落性情感疾患的點盛行率約為3%(注2)。

第二、憂鬱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憂鬱症比低落性情感疾患的低落時間維持更久。
DSM-IV列出九方面的症狀,患者在連續兩週內,表現五種以上的症狀,表露出抑鬱情緒或對事情失去興趣和喜樂。下面不是那九方面的症狀,乃是總結一些專家們的臨床觀察:

情緒上表露 動機上表露 認知上表露 肢體動作表露 身體上表露

l   憂愁
l   對事情沒有樂趣
l   流淚
l   無望
l   內疚感沒有價值感

l 增加依賴
l 低動力
l  疲倦
l  漠不關心 / 無動於衷
l  注意力差無興趣

l  負面的期待
l   負面的自我概念
l   對問題的看法誇張
l   怪罪自己
l   難於作決定
l  自殺傾向
l  死亡的想法對身體病痛有不正常掛慮

l  胃口/體重受影響
l  睡眠規律受影響
l  性慾減少
l 很早醒來日間的心情起伏不定


l  月經週期不定
l  停經
l 
便秘



美國精神醫學會指出,一生患上憂鬱症的風險,在女性方面,點盛行率約為5-9%,而男性約為2-3%。他們相信這些盛行率與種族、教育、收入和婚姻狀況皆無關聯(注3)。

甚麼原因引致憂鬱呢?下面的五個因素可以協助我們了解憂鬱情緒的來源(4):

1. 情境(Situational factors)

某些情境會增加憂鬱情緒的機會,那狀況稱為壓力,如時間的壓力、人際的衝突與張力、嗓音與擁擠、財務掛慮、身體疾病、工作或社交上的評估等。

2. 思考型態(Thought patterns)

有五類的思考型態較為容易落在情緒低落中。(1)負面的自我評語(negative self-statement):如「我真是沒用」、「沒有人愛我,接納我」等。(2)不合邏輯和非理性的信念(irrational beliefs):就是一些絕對化的言語,如「應該」、「一定」,例如「我一定要考上某大學、某科系,不然我將來找不到好工作,我就是沒有出息的人。」當事情不如所想的成就,壓力加上負面的想法,那麼很容易陷於憂谷中。(3)選擇性專心及回憶(selective attention and memory):一些人只聽見別人給自己的批評,只想到過去的失敗,卻沒有客觀的看自己合乎中道。別人可能說了五件的讚賞,卻沒有聽進去;發現自己一個小瑕疵就被打倒了。(4)悲觀:只想到事情太難、不可能、無望等充滿了腦袋。有無助和無望感是憂鬱者的通病。(5)內疚:合宜的內疚使我們產生悔意、認錯及被寬恕等,但有些卻不斷自我控告,因不合宜內疚導致憂鬱。

 3. 身體、生理原因(Organic causes)

在變態心理學教科書中,詳細描述這方面的因由,而藥物是有效的治療因身體/生理所造成的憂鬱。

 4. 生活方式及行為(Behavioral and lifestyles factors)

一些人缺乏社交技巧,在人際互動上比較被動,遇到衝突時有退縮傾向,對事情容易產生焦慮,這樣的方式,比較容易導致憂鬱。

5. 行為所帶來的社交後果(Social consequences of behavior)

就是如何看別人對我的行為之反應,有些人對任何事情都處之泰然,但有些人卻反應過烈。同一件事,兩個人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反應。

不同的人,對於以上五點有不一樣的反應。有些人只有上述一類的原因就已陷於情緒低潮中,但有些人處於多種壓力和因素的情況下,並且支撐了一段日子,才顯出些微憂愁。萬一落在低落情緒時,我們可以反省在內心有沒有一些傷痛、怒氣和報復心理(5),是還沒處理的。

在結束這短文時,以兩段舊約經文作勉勵。在尼希米記8:10中記載,「你們不要憂愁,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有神的喜樂在心中就有生活的力量。箴言17:22也提醒我們:「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其中一個從憂谷跳出來的方法:就是常存喜樂的心。

 


注釋

1.世界衛生組織出版的 ICD-9-CM CM和美國精神醫學會出版的 DSM-IV-TR列出各類精神疾病的名稱及衡量指標。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Clinical Modification, Ninth Revision (ICD-9-CM),由世界衛生組織出版。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IV-TR), 4th ed. Washington , DC: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00. 中文版是由DSM-IV, 1996年版翻譯為兩冊:孔繁鐘、孔繁錦編譯•《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台北:合記,1999年及孔繁鐘編譯•《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台北:合記,1997年。

2.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IV-TR), 4th ed. (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00), 379

3.同上,372頁。

4.參William R. Miller and Kathleen A. Jackson, Practical Psychology for Pastors, 2nd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1995), 200-208.

5.這是基督徒心理學家 Gary Collins所指出,參他的著作,Christian Counseling: A Comprehensive Guide (Waco, TX: Word, 1980), 8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