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
中華福音神學院


         402  期  四月號

  院長的話

■  學院動態
  拉比傳奇
  延伸部密集課
■  延伸部學生見證
■ 
新書介紹
■ 
e 網無際
■ 
圖書館數位化工作

 

   親愛的華神之友平安:

談到台灣福音的問題,筆者覺得一個關鍵點是我們對一些重要教義缺乏深入的理解。

第一是因信稱義這教義的理解和講述。對保羅而言,這個真理是「福音的大能」的關鍵(羅一16)。當它被傳揚時,它為初代教會開拓出一片新天地,改變了整個羅馬帝國。從改教時代開始,更是改變了整個西方世界的歷史,影響了全世界。可是,在華人社會中,教會同樣傳講這真理,卻還沒有看到它發揮出那種翻天覆地的能力。為什麼?

有一次讀羅馬書,筆者突然發現我們傳講因信稱義時,基本上講的是罪得赦免,但保羅傳講因信稱義,是說罪得赦免的結果是消除了神與人之間的距離,世人從此成為神的兒女,領受聖靈、享受神豐盛的救恩、得以敬拜、事奉神。馬丁路德追尋的,也是因信稱義而親近神。表面上,好像我們也都傳講這一個信息。實際上的差別,是華人文化中本來並沒有獨一真神的信念,當然也不會想親近祂。所以我們只想從神得到福份,解除或減輕痛苦,病得醫治,但並不想與祂交往。也可以說,我們邀請人進入伊甸園過無憂無慮的生活,卻忘了獨一真神在園中要尋找失落了的人!因此,我們傳講因信稱義,卻失去了它的活力!

另一個關鍵點是我們對復活的盼望。有一次,與做傳道的兒子談到死亡,他突然說:「我們基督徒真奇怪,因為我們都說天上好的無比,可是卻都不想到那裡去。」九二一大地震時,參加救災的華神同學們回校後見證時,提到女同學們在災區做了一件事,就是為那些死去同胞的屍體清洗乾淨,然後放進屍袋。當她們這樣做的時候,有些在旁的死者親屬覺得不好意思,也就參與清洗,而另一個宗教團體的救災人士則始終是站在旁邊唸經!前一個小故事讓我們看到我們信仰的矛盾,後一個小故事則使我們看到我們信仰的特質:同樣是在救災行善,卻有不同的價值和行動;華神的女同學原都是千金小姐,可是她們那時表現的,是對人價值的肯定及不怕死亡的心態,因而也做了一般人不敢做的事。

聽到同學們的見證後,筆者一直在想:我們信仰的基石原是死而復活的耶穌基督,若是有更多機會在現實生活中表現這種信仰特質,真不知多好!讀者們可不要誤會,筆者絕對不希望九二一的災難經常發生。筆者只是覺得,由於我們基督徒在台灣社會中是絕對的少數,在一些行動上我們很難與人競爭。人家一個人捐一百塊錢台幣,我們基督徒每人就必須奉獻一千元。在救災的事上,我們也常發現有人比我們反應得更快,更有組織,展現出更宏厚的財力。我們有什麼是別人缺少的呢?有!我們信仰的特質有一樣是別人所沒有的,就是因愛而為人捨命,而且有不怕死的復活盼望!但現實是:為主、為福音冒死的殉道精神在海外的華人教會並不常見;一般非基督徒對我們的印象,通常也不會覺得我們是不怕死的一群。可是這正是我們自己的基本信仰對我們發出的挑戰,不是嗎?

順祝

在全地高舉主名

   您們主內的福音夥伴

            陳濟民 敬上

                                        二○○四年四月

 

   欲參見前期院訊,請參閱 院訊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