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訊 414
  
  

  2005 年四月號
    ■
  主題信息 
    ■  學院動態 
     ■ 
拉比傳奇     ■   講座訊息
    ■ 
聖地一遊集影  ■  巴黎聖誕











 

教務部長 吳獻章老師

時序123日,是寒假初始華神師生、校友及延伸部同學共82人,在15位導遊(三位老師+領隊+當地導遊及司機)陪伴下,浩浩蕩蕩展開為期十三天的聖地之旅。沿路,上帝讓我們看到祂偉大的創造:西乃山上的夕陽、雪與星星,該撒利亞腓立比的瀑布與溪流、以色列南地和埃及大而可畏的曠野、臼地、沙漠,聖凱撒琳修道院的手抄經卷藏書,沿途高山、農田、草原、湖泊、彩虹、暴風雨,又讓我們經歷騎駱駝、坐纜車、走水道、u.死海、乘船餵海鷗、雨中漫步、即席敬拜禱告與信息培靈,太多的感動與美麗的回憶,值得我們述說它千遍也不厭倦!這兩期院訊中,我們將摘錄一些同學的心得,帶領您一同遨遊、讚嘆、感恩……  


色列之行中最特別的經歷就是「騎駱駝」。啊哈!一人騎一頭單峰駱駝,當牠跪下那一剎那滿嚇人的,因為牠的身軀高大,腿以九十度折斷一般蹲伏在地,讓人不忍騎上去,但當牠站起來時,發現我長高了許多!哇!居高臨下視野奇好,在一搖一擺中,雖孤身隻影步上旅程,但相信有主耶穌與我同行。(周麗雯    

八福山,耶穌要我由人的眼光進入神的眼光,超越那些敵我之人。由他咒罵吧!去仰望那位有無限愛的主耶穌。(王平賢

利利海位於約旦險谷及水平線下,加上東西皆有崇山峻嶺,是形成風暴的天然條件,因此小船隻的危險性相對地提高了許多。人生的風浪經常發生在最熟悉的「海域」,或栽在那最拿手的「船隻」。耶穌是大自然的主宰,更是我們生命的主人;將「海域」與「船隻」交給主掌管,再大的風浪也不怕!(陳正沛)


欖山是耶穌和門徒經常前往之處。耶穌在此教導門徒祈禱,也為耶路撒冷流淚,祂在這兒騎上小驢駒進城受眾人歡呼,但也在此山腳下被捕,走上被審、被釘十字架的路。踩著下坡的步履,經過主祈禱文教堂、主泣教堂、客西馬尼園、萬國教堂,心情卻是愈來愈沈重,受感莫名……林怡俐

色列行蹤之後,當我再度翻開神的話,《聖經》似乎成了一幅動畫--不但理性上可以認知,更多了一份情感上的體會。(彭淑妃  
 

路撒冷是讓人百轉千迴、令人屏息的城市。不過三天行程下來,卻見到這名為「和平」之城,在政教紛爭的更迭交替以及宗教流血劃地、爭相崇拜事件中,左右分割、上下剖裂,叫那原本暢通無阻的道路遭截斷、美麗整體的城市變得零散阻滯。就如伯利恆城,被圍牆割裂得破碎,又有軍隊駐紮監控,為防止石頭攻擊一樓皆裝設了鐵門。見到這些畫面,我的心緒變得錯綜複雜,百味雜陳。深知唯有十架能拆毀中間隔斷的牆,將兩下合而為一(弗二14),神的救恩勝過歷世歷代的冤仇。(喻健  

 
伸手觸摸哭牆上的石塊,心中充滿了感恩。我開始禱告,並將受弟兄姐妹之託,由台灣帶來的禱告詞誠惶誠恐地一片片塞入石縫中;這二千多年的古蹟,是否經得起世人如此填塞?記得在英國參觀Stonehenge 時,那些巨石只可遠觀,不可觸碰;相形之下,哭牆不是脆弱的考古展示品,它無須呵護。它,背負了以色列沉重坎坷的歷史,也背負人們日常生活與生命中的重擔。(湯麗明

麗的夜晚,卻蒙上哀愁的色彩;親密的親嘴,卻帶來背叛的訊息;最複雜的情緒,卻帶出最聖潔的愛。耶穌沒有責備門徒的怠惰,也沒有當場撕破猶大的罪行,更希望門徒不要以暴力抵抗將面臨的災難。啊!和平的君王,何等的仁慈!!雖然,如今的客西馬尼園已是遊客喧嚷往來之地。那塊石頭上,不再是當年孤寂的身影。惟願,我也能在我的客西馬尼園中,找到與主一起禱告的那塊石頭!(陳月珠)

特拉維夫即將登機時,我百般無奈地對吳老師說:「要回去『面對現實』了。」吳老師卻回答:「是『帶入現實』!」我把這震懾心弦的話帶回台灣。

在主泣堂內聽著牧者扎心的證道,美麗的鏤空雕花玻璃窗外不遠處正是耶路撒冷城。猶記當年,耶穌為這城哭泣;有多少時候,主也為我哭泣?!聖靈也為我憂傷?!有多少時候,我是處在以馬忤斯的路上,心念俱疲倒走回頭路?!是啊!在以馬忤斯的教堂裡我眼淚婆娑,用抗拒止住淚水,心裡求著主不要讓吳老師再說了,否則我會痛哭失聲;我也不想在加利利海邊不斷聽到:「妳愛我嗎?妳愛我比這些更深嗎……?」(彭淑妮

 
的兒子,生在小伯利恆的馬槽,長在加利利海岸,那交通不便又唯不足道的拿撒勒;祂殷勤作工、終日劬勞。我們在世上,無論職業為何,都有神的美意在其中,學習一切皆應為神而做,忠心殷勤事奉神。(黃贊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