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宣教中心活動 >佳文共享>宣教佳文

從摩西看華人應有的宣教心志

宣教中心主任 龍維耐

經文:出埃及記卅三章十二至廿三節  

這次回到華神,內心感到十分溫暖。我走過許多國家,特別是兩件事情,是別的神學院所沒有的。第一是華神每星期二全校師生圍著一個同心圓,向主跪下來為萬國禱告,讓神在我們當中得到當得的榮耀。我特別欣賞前面敬拜的部分,將頌讚歸給神。再來就是星期四中午的宣教團契。有那麼多的師生一同來看普世的需要。回想以前士林時代,華神也是小小的大家庭。我們要珍惜在華神這幾年的生活,有時會問神為什麼我會遇到某人,還跟他(她)同一個房間,同一班,神知道你以後的事奉需要有這些磨練。「神啊,為什麼這個人常常讓我頭痛?」要知道他讓你頭痛,其實你也讓他頭痛。若我們在華神這幾年,沒學好這些功課,不要緊,神是忍耐的神,畢業後,神會讓我們遇上一位更兇猛的。神是很幽默的,祂知道我們需要那些操練、裝備。假若在華神與一些人有了誤解,也許就應在這幾天與他一起禱告,或彼此說聲「對不起」,當我們願意在神面前彼此饒恕,神就讓我們彼此被建立。   

摩西,這位宣教士終其一生經歷過許多不尋常的事。首先,他是個雙重文化的人:住在埃及王宮,受希伯來母親奶大,承傳希伯來文化、神觀,但身份卻是埃及人,有點像今天在北美長大的華裔。他嘗試去愛希伯來人(打死埃及人),但他不被自己同胞所愛(向法老告發他)。宣教士們也常在這種文化情結中徘徊、作難。   

神呼召摩西,他還與神辯論。摩西非常特別,不像以賽亞,也不像巴拿巴與保羅。神對摩西說一句,他就回三句,他那些話也並不怎麼好聽。從出埃及記,可以發現他相當有辯論天才。你要小心,若是有人對你說他是「拙口笨舌」的,那麼,他大概是非常有口才的人。這位宣教士就在非常不甘願的情況下上了工場,常常與神辯論、懷疑,但是神仍揀選他。各位弟兄姐妹,我們踏上事奉之路,直至今日,仍有人不清楚是否有神的呼召。不要緊,你就與神辯論,神不怕你與祂辯論。就像摩西與神一問一答,神是忍耐的神,祂會向我們顯明祂在我們一生當中的旨意。   

當摩西出來的時候,遭遇許多的攻擊,諸如親戚朋友、以色列人的攻擊,他們不了解,甚至懷疑是否真是神呼召他來當領袖。出埃及記四章一節中摩西提到:「他們必不信我,也不聽我的話,必說:『耶和華並沒有向你顯現。』」摩西該怎樣向他們說明他是從神那裡來的異象、呼召呢?同樣地,我們也可能會遭遇類似的困難。比方說,我們事奉不論是牧會、作宣教士、作學生福音工作,我們的親戚朋友,若還未信主也就罷了,先為他們信主禱告,再讓他們明白究竟我們是如何走上事奉的道路。但是常常我們所遭遇的誤解是來自信主的弟兄姐妹甚或是牧長、家人等。   

我在傳道人的家庭長大,那時還在中國大陸,主日總是先上完母親的主日學班,之後就到大堂聽父親的主日講道。當我唸醫學院的時候,我的心願是一邊行醫,一邊帶病人信主,可是沒有想到,當我一畢業,也結了婚,神卻呼召我們到一些最需要福音的地方藉著醫療來傳福音。那時我寫信給戴紹曾院長請求能夠在還沒有作醫療宣教前先來學院接受裝備,也寫信給我遠在香港的父母親,直到兩個半月後才收到父親的長信,內容是要我們想清楚,不一定要到偏遠地區作福音工作,也許在大城市開業,一再強調作父母的苦心栽培。這封信讓我們納悶得很,似乎與父親平時在講台呼召青年決志的說法大相逕庭。各位,常常我們的遭遇、壓力是來自於家人,也許是父母、親愛的人,甚至是在主裡的人。摩西也是,他靠著神的恩典,慢慢地在學習。(神真奇妙,我們五兄弟姊妹中現有三位全時間事奉,父母親也每天為我們禱告、祝福,感謝主恩)。   

摩西作為一位宣教士,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實在不簡單。聖經裡的使命常有三個要素,第一、主耶穌先說明祂是誰、身份;第二,大使命要做什麼?要去使萬民做主的門徒;第三、「我要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這是神賜的應許。出埃及記中神揀選摩西,也清楚地向摩西表明祂是自有永有的神,以色列民在埃及所受的苦情祂都聽見,所以要摩西把他們帶領出來,也說要與摩西同在,並且多次應許要與他同在。儘管摩西心存懷疑,他仍然慢慢地走上宣教的道路。以色列人當時不懂,以為離開埃及是最重要的目的,殊不知神乃是要他們進到迦南美地,在應許之地敬拜神。這是兩件事情,甚至連摩西也沒弄清楚這第二個最重要的部分。以色列人只有想到能夠解脫政治的威脅、痛苦,就是他們唯一的所求所望。   

出埃及記廿三章九節:「不可欺壓寄居的;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作過寄居的,知道寄居的心。」他們離開了埃及,神也讓以色列人學習跨文化的愛心、關心、同情心。當時有許多人跟了上來,跟著他們守逾越節,以色列人很瞧不起他們。今天我們看普世的福音需要,首要之務是能否先尊重他們,愛他們,否則怎能談得上將福音傳給他們?神透過摩西勸告以色列人不可欺壓寄居的,因為從前在埃及地時也曾寄居,知道寄居的心。在台灣,我很欣賞稱呼山地同胞為原住民,偶爾在報章雜誌或是電台裡常常爭論的題目是談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或是大陸人的台灣?還是中國人的台灣?其實我們都不要爭論,我們都是寄居的。原住民原本就住在這裡,我們不過是寄居的,只不過在接受神所賜的福氣。   

再看北美洲許多的華人教會,在購買教堂的時候,也有些相同經歷。起先只是查經班規模,有的在大學校園,或在家裡舉行。經過一段時日,蒙神賜福人數逐漸增多。華人旅居海外,難免會受洋人的氣,所以一到週末就份外珍惜聚會時間,有時大夥聚餐,相當溫暖。後來又找到一些美國教會,就敲門向美國牧師商借星期日下午三點的時間作主日崇拜。美國牧師非常有愛心,在與長執商量之後,很快就借給華人。華人最偉大的藝術就是吃的文化,自然也盼望能藉著聚餐吸引更多的人。坦白說,今日北美洲的華人教會之所以會興盛,與聚餐或多或少有些關聯,神容許我們藉由華人這優良的文化使教會增長,事也就這樣成了。後來又看見這美國教會人數漸漸走下坡(今日美國常見的現象),華人便開始沾沾自喜,乾脆把教堂買下來,卻很少聽見有為這美國教會禱告,眼中只看見自己的需要,非常的自私。當角色轉變成當家之主後,同樣的事又發生了。一些柬埔寨的移民、泰國的勞工、菲律賓的信徒跑來敲門。他們也想要借會堂,下午作禮拜,可是卻被華人一口回絕,理由是怕他們弄髒了地方。親愛的弟兄姐妹,我們太自私了,要好好悔改,華人有許多功課要學。到中國培訓時也要提醒國內信徒為四周的少數民族禱告,主動地把福音傳到萬族,這是神所喜悅的「宣教心」。神要賜福我們,好叫世界得知上帝的道路,萬國得知上帝的救恩。   

出埃及記卅三章記載著摩西極不尋常的經歷,十七節:「耶和華對摩西說:『你這所求的我也要行;因為你在我眼前蒙了恩,並且我按你的名認識你。』」一直到十七節摩西都還在懷疑,可是到了十八節就不一樣了。摩西突然有個妙想天開的想法,好像他想通了,原來神可以與他如此親近,他也可以看見神的榮耀。神對他極其忍耐:「我要顯我一切的恩慈,在你面前經過,宣告我的名。我要恩待誰就恩待誰;要憐憫誰就憐憫誰」。神還是非常耐心地教導,又說:「你不能看見我的面,因為人見我的面不能存活」。當我們事奉神,有時離神遙遠,好像跟不上;可是有時神的榮耀與我們牽在一起,似乎與神非常貼近。廿一節神為摩西找出對策,神知道若是摩西離神太遠不好,若是靠得太近搶奪了神的榮耀也不對。因此,廿一節神說:「看哪,在我這裡有地方,你要站在磐石上。我的榮耀經過的時候,我必將你放在磐石穴中,用我的手遮掩你,等我過去」。「看哪」,這兩個字似乎是神在說:「讓我想想看,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神要摩西在磐石的洞中躲一躲。磐石的洞代表潮濕、跌倒、痛苦、掙扎、灰心、前途渺茫。當我們的事奉有些成就、結果子之時,常常神會安排我們到洞穴裡躲一躲,讓神的榮耀經過。洞穴裡滋味並不好受,心裡會覺得灰心喪膽、無依無靠、不上不下。工場上的宣教士也常會事奉到一個地步會就覺得無依無靠,灰心喪膽?恐怕神就是安排你我如此無依無靠、不上不下地繼續事奉下去好讓榮耀全歸與祂。若是我們的事奉都非常順利,都能站在磐石的最高峰看到太陽,就不知神要站在何處了?各位,當神的榮耀經過的時候,我們要躲一躲,要隱藏,我們事奉,每時每刻是否想到榮耀要全歸於神?廿三節:「然後我要將我的手收回,你就得見我的背,卻不得見我的面。」如何能不斷地看見人的背?只有緊緊的跟著那人,才能看見。神不希望摩西與祂同等,搶奪其榮耀,但也不希望離祂遠遠的。同樣地,神今天不讓我們看見祂的面,讓神得到完全的榮耀,但緊緊地跟隨,看著祂的背。   

主耶穌在受難前進入耶路撒冷城,祂騎的是一匹驢駒。聖經描述這匹驢駒是拴在那裡,從來沒有人騎過,是可以解開牽來的,對牠頗多敘述、說明。之後,牠到底去了哪裡?有一故事說到牠後來好像去了安提阿教會,對自己那個下落不明的收場很不以為然,並寫信給眾信徒。信中內容是這樣的:「親愛的弟兄姐妹,我就是那匹小驢駒。你們好!你知道嗎?那一天主耶穌騎在我背上,我也分著一份光彩。眾人向主耶穌招手的時候,我也偶爾招招手,表示感謝。途中有好些個轉角,我特意跑慢些,為的就是讓人能看清我的長相……」。   

親愛的華神同學,特別是即將畢業的同學,你我面前的事奉,可能只是在學一個功課:做個小驢駒,讓人看見耶穌。等到有一天你的教會增長了,你的宣教工場興旺了,可要記住別出「驢相」,驢相是怪難為情的。



(本文摘自 華神院訊 1999.05)

中華福音神學院•宣教中心•台灣省台北市汀州路三段101號
更新日期 12/13/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