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伊斯蘭世界/中東戰火緣起與聖戰
2001/10/09 15:06


所謂的聖戰,指的是「循真主的道路奮戰下去」,它包括了所有保衛伊斯蘭教或鞏固伊斯蘭教目標的活動。這樣的活動,可以是國家或種族間的戰爭、可以是筆戰,也可以是與內心私慾邪念的抗戰,然而,現今伊斯蘭教不斷以戰爭形式發動聖戰,最主要的起源,還是來自於西方世界長期對伊斯蘭教的欺壓,以及對於英美強國強勢主導以色列建國,導致巴勒斯坦人民流離失所而起。


所謂的巴勒斯坦地區(注意,與巴基斯坦不同),指的就是約旦河以西、目前大部分以色列國土所在的地點,這塊土地,也就是聖經中所指「上帝應許猶太子民那流奶流蜜的地方」。


據政治大學國關中心副研究員吳釗燮的「中東和平舉步維艱」報告指出,西元前1千年左右,猶太人曾在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王國,後來分別被亞述人、巴比倫人、波斯人及希臘人統治。西元132至135年間,猶太人反抗羅馬統治,遭殘酷鎮壓,死傷慘重,從此猶太人失去祖國,流浪於世界各地。


猶太人喪國後,猶太子民散居世界各地,卻又時時以復國為己念。最後,猶太人透過經商大幅提昇其於世界各國之政治影響力,並於二次世界大戰後,在英美強國主導下,於1947年,英國表明放棄巴勒斯坦託管權,由聯合國決議將巴勒斯坦一分為二,分屬阿拉伯人及猶太人。而以色列也於1948年宣布建國,流亡了2千多年的猶太人,也終於恢復了自己的國家。

以色列建國之初,以臺拉維夫(Tel Aviv)為首都,但因阿拉伯世界不滿以色列強佔巴勒斯坦部份土地,因此,以色列建國第2天,立即引來鄰近埃及、約旦、敘利亞、黎巴嫩、伊拉克及沙烏地阿拉伯等6國發兵攻打﹔此役雖然最後由以色列獲勝,並擴大原有國土近1/3,連同屬猶太教、基督教與伊斯蘭教聖地的耶路薩冷,也被劃入信奉猶太教的以色列版圖,以色列也隨即遷都至耶路薩冷,但中東也自此戰事不斷。


接下來數十年間,阿拉伯國家不斷發動戰爭,但均無法打敗以色列的軍隊,反而喪失了西奈半島(已經和平談判歸還埃及)、加薩走廊、約旦河西岸和戈蘭高地等領土,更造成數百萬巴勒斯坦難民流離失所。


為了化解中東戰火與維護巴勒斯坦難民權益,聯合國也不斷居中斡旋,終於1993年首次達成和平協議,以色列承認巴基斯坦人擁有自治權,並劃撥土地交由巴勒斯坦人自治,巴勒斯坦則承諾放棄暴力對抗活動。然而,因巴勒斯坦人要求流亡世界各地的600萬巴勒斯坦難民返回故土獨立建國,以及要求東耶路撒冷歸屬巴勒斯坦這兩點,因為以色列不願讓步,導致和平遲遲無法真正來臨,而英美等強國在這段期間的強勢主導以及偏袒以色列,卻也不斷引發巴勒斯坦人與鄰近阿拉伯世界不滿,對英美的仇視與恐怖行動,也就從此而起。


西元2000年9月28日,信奉猶太教,且為當年屠殺巴勒斯坦難民主謀的以色列前國防部長夏隆,前往東耶路撒冷參觀回教清真寺,此舉立即引發巴勒斯坦人強烈不滿,雙方爆發激烈衝突,不到1個月時間,就造成巴勒斯坦上百人死亡、5千餘人受傷。而西元2000年以來,巴勒斯坦首領阿拉法特兩次宣布建國,但均遭以色列警告而擱置,更造成巴勒斯坦人強烈反感,然而,目前以色列是由強硬派的前國防部長夏隆主導的勢力當權,夏隆也堅拒再對巴勒斯坦讓步,中東的戰火,更加永無寧日。


當年為了耶路撒冷主權而引發的十字軍東征事件及對伊斯蘭教徒的迫害,以及西方強國對於鄂圖曼帝國及各阿拉伯國家的殖民政策,已經導致伊斯蘭教徒長期不滿,而以色列建國與英美的強勢介入與偏袒,更是引發中東伊斯蘭教徒加深此一仇很心理,新仇舊恨,也難怪911恐怖行動,逐漸演變成是伊斯蘭教的「聖戰」,和平的夢想,似乎已經離我們愈來愈遠。

 

記者陳志東/台北報導

http://www.ettoday.com/2001/10/09/157-1205338.htm
Copyright c 2000 ET toda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