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宣教中心活動 >宣教士小傳

本月展覽活動簡介

首任駐臺牧師

庥牧師(Rev. Hugh Ritchie 1835∼1879年)1935年9月14日出生於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畢業後,進入倫敦英國長老教學院(English Presbyterian College)就讀。唸神學最後一年時,因臺灣迫切需要一位牧師,所以宣道會就提前為他按牧(1867年);7月1日與伊萊莎.庫克(Eliza C. Cooke,1828∼1902年)結婚,7月14日隨即登船受派來臺灣宣教。1867年12月13日,卅三歲的李庥牧師偕同已懷孕的夫人抵達打狗(高雄),成為英國長老教會宣道會派來駐臺的首任牧師。

其實,宣道會曾於1866年已派麥大闢牧師(Rev. David Masson)來臺灣。然而就在所搭的船已駛近中國海域時,11月10日,船遇大浪,在南中國海他不幸被大海浪捲去,成為首任來臺殉道的牧師。李庥聽到此不幸的消息後,就志願來臺。
南部教會的建立
李庥牧師剛到臺灣,就碰到埤頭(鳳山)教會的迫害事件,以及莊清風殉教事件。事經解決,宣教師安全得保障,馬雅各醫生就重回臺南府城,李庥牧師則負責打狗(高雄)宣道區。在1869年1月31日重新建立埤頭教會之後,他憑一股熱誠與毅力南下,以「阿里港」(屏東里港)為據點,傳福音於臺灣極端保守的漢民族之中。李庥牧師不僅學臺語,更學會了客家話,在短短數年中就完成臺灣南部宣教的阿里港(1869年)、東港(1870年)、琉球(1870年)、阿猴(屏東,1871年)、林仔邊的竹仔腳(1871年) 、鹽埔(1872年)、楠仔坑、橋仔頭(1873年)等多處據點。並客家南岸教會(1875年?),也是他經手設立的。1869∼1874年間,他共開設了13間教會。
李庥牧師來臺前四年,臺灣教會的牧師只有他一個人。因此,他除了要照顧打狗(高雄)宣道地區,及旗後醫館與十數間教會之外,又要去馬雅各醫生開創的府城教會與東方山崗的木柵、拔馬、崗仔林及柑仔林等諸教會做牧養的工作及主持聖禮典(聖餐與洗禮)。

南、北宣教工作同時開展
1871年底,加拿大長老教會首任傳教師馬偕牧師(George Leslie Mackay)受差派前往汕頭宣教,可是聖靈奇妙的帶領,引導他來臺灣(同年,甘為霖牧師Rev. William Campbell也相繼來臺),自打狗(高雄)上岸後,馬偕牧師立刻南下至阿里港拜訪李庥牧師。經李庥牧師建議及說明,馬偕牧師決定前往臺灣北部宣教。1872年3月9日,李庥牧師和在府城工作的德馬太醫生(Dr. Matthew Dickson)陪伴馬偕牧師搭船北上,在淡水登陸時,向馬偕牧師說:「馬偕,這就是你的教區。」從此,臺灣以大甲溪為界,北為加拿大長老教會教區,南為英國長老教會教區。南、北兩地的宣教工作同時展開。

▲藍色部分為李庥牧師足的宣道範圍。
東部教會的拓展
此時在拔馬(左鎮)、溝坪的信徒有人遷移至後山(東部)居住,李庥牧師得知這些信徒的鄰居渴慕福音真理,因此就翻山越嶺到東部傳道。李庥牧師於1875年3月30日晚抵達寶桑(臺東),因而成為第一個到東部宣教的牧師,也是臺灣有史以來基督教第一次傳入東部歷史性的一刻。1875年4月前往後山(東岸),成立蟳廣澳(新港)、石牌(富里)、石雨傘與里弄等教會。
本土工人的培養
李庥牧師重視訓練傳道人材,1870年在打狗開辦「傳道師養成班」,培育本土宣教人才。林華、劉茂清、吳葛、陳新代等,受他薰陶。他們大多是自信徒中選擇比較突出的人先做助手,跟隨李庥牧師四處傳道,在實際經驗上來學習;回到打狗宣教中心,就在牧師館樓下研究聖經並聽講道。李庥牧師也聘林兼金(澎湖人)來教導漢文(馬偕牧師來臺後漢文也受教於他)。當旗後及府城不再分區時,他便移到府城,在今之臺南神學院教授「舊約概論」、天文、地理等。
但此時的宣教師,尚無法將時間全注於此一重要事工,直到1876年,就是使臺灣府為唯一宣教中心的那一年,才能開始進行有系統及有組織的訓練。巴克禮牧師(Rev. Thomas Barcoay)在1876年來臺,以後臺灣的神學教育便成為他畢生的事業。
女子受教的先見
李庥牧師也重視女子教育,除由其夫人教導婦女外,他極力提倡設立女子學校,並表示願意奉獻建築費用(1879年6月);為了婦女的傳道、教育、福祉,他建議母會差派女宣教士來臺。雖然在1879年
▼第一屆入學女學生。
他沒有看見他的理想結果就去世了,但李庥牧師娘暫住臺南繼續完成李庥牧師的遺志,其間因健康關係於1884年6月回國,但建設女學校的事並未因此停頓。在1885年12月,朱約安教士(Miss Joan Stuart)及文安教士(Miss Annie E. Butler)到臺灣府,1887年2月14日,終於實現了創立女子學校的願望,成立了「新樓女學校」,也就是現在的長榮女子中學。其經費來自李庥牧師娘奉獻自己的儲蓄三百英鎊,又回英國募得一筆款項所建造起來的。
▲長老教會女學校時代-新樓女學校(1887∼1938年)。
當時女子教育算是新奇的事。教會要說服家長,使他們相信其女兒們也值得受教育。中學校對每一位學校一年收八元為費用,但女學校為要鼓勵更多學生來就讀,一年只能收四元。教會通過傳道及教育來提高婦女的地位,打破封建社會對婦女的束縛,使婦女有新的前途與貢獻。而當初入「女子學校」上課的先決條件就是「不可纏足」(縛腳) ,由此可見李庥牧師早有突破時代眼光的看見,打破既有的隔閡及限制,為臺灣婦女爭取人道的平等地位,幫助她們有受教育和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
▲現今的長榮女中。
積勞成疾,英年早逝
由於李庥牧師的奮鬥與辛勞開墾,教會蒸蒸日上,發展迅速,且增加了許多的教會。李庥牧師為了巡視教會而東奔西跑,很少有安靜休息的時間,因過度疲勞且曾患有瘧疾,在1879年9月20日瘧疾復發,雖然安彼得醫生竭盡全力醫治,於9月30日下午3點蒙主恩召安息主懷,以44歲之英年病逝新樓宿舍。李庥牧師娘瞭解丈夫的心願,決定葬李庥牧師於打狗宣教地區。病逝當晚施大闢牧師(Rev. David Smith)親自為他做棺木,因為施牧師精通教會建築及木工。翌日由24名大學(神學)生與宣教師護送棺木,從安平塔小火船送到打狗,於下午7點多,將李庥牧師安葬在打狗山的山腳砲臺下,也就是英商公共墓地,與他早逝的次子埋葬在一起(據傳該墓址因改建,李庥牧師之墓在無人認領下,被視為無主之墓。或有李庥牧師之墓碑被人當為洗衣板之說) 。
女宣事工的肇始

李庥牧師娘,伊萊莎.庫克(Eliza C. Cooke,1828∼1902年)與一子繼續住在府城,1880年2月26日由英國母會女宣道會(The Women's Missionary Association)選為首位女宣教士(Lady Missionary,及至1884年6月13日因病歸國),臺灣教會的「女宣事工」從此正式開始。太平境教會每禮拜二下午的「女宣」活動就是從李庥牧師娘開始的。

結 語

李庥牧師在臺灣13年,創下好幾個第一,他是第一個會講臺語的牧師,第一個會講客家語的牧師,第一位到東部的宣教師,第一位留下聖詩歌詞在我們中間的宣教師(聖詩285首,〈我有至好朋友〉);最最特別的是,他是在十九世紀就關心婦女受教權的宣教師。而李庥牧師娘,不僅建立了女子學校,也成為臺灣女宣事工的肇始者。

李庥牧師大事紀
●1867年12月13日
英國母會最初在台臺灣的宣道傳教士李庥牧師和夫人來臺,到達打狗。
●1868年6月14日(禮拜日)
李庥牧師在打狗施洗信徒4名,其中3名係由埤頭避難的信徒。
●1868年12月25日(禮拜五)
馬雅各醫生前往安平開展宣教事工,打狗區則由李庥牧師主持。
●1869年(同治8年)1月31日
埤頭禮拜堂由李庥牧師重建。
●1869年5月17日
李庥牧師報告最近訪問過阿里港,並在該地開設教會。

●1969年6月27日
馬雅各醫師報告臺灣府的首批信徒7名(高耀、吳雙江等),由李庥牧師施
洗。
●1969年9月12日
臺灣府的信徒5名(李豹、趙爵祥、周步霞、王安社【?】及馬雅各醫生的女傭Nhauh-a)由李庥牧師施洗。
●1969年12月22日
李庥牧師報告本年在阿里港施洗了成人23名、小孩1名;在埤頭施洗了成
人22名,在打狗施洗了成人8名、小孩1名,三個禮拜堂今年度共增加成
人53名、子孩2名。又現在打狗區除了信徒2名於本年中別世之外,共成人67名、小孩7名。據其他之報告,本年度增加的信徒名額為72名,其中19名係臺灣府的信徒。
●1870年2月15日
李庥牧師報於1月14日(禮拜日)在打狗施洗信徒3名,於2月13日(禮拜日)與Mr. Sue由阿里港前往加蚋埔(近在山麓的漢人、平埔族、生蕃等三族之物品交部落)和十數名的生蕃會見之後,於2月1日經由六龜里(阿里港東北二十五英哩的山地平埔社),並於並翌日到達十二英哩內地的生蕃部落過農曆元旦,做為期六天行程一百四十英哩之旅行。
●1870年3月27日(禮拜日)
李庥牧師在阿里港施洗信徒男6名、女3名。
●1870年5月8日(禮拜日)
李庥牧師在木柵施洗信徒男18名、女1名。
●1870年7月7日
李庥牧師報告於5月22日在埤頭施洗男6名、女1名,於6月3日(禮拜日)在阿里港施洗男7名、女2名。
●1870年10月23日
李庥牧師在阿里港施洗男5名、女2名。
●1870年12月
李庥牧師首次到東港佈道。
●1871年1月31日
李庥牧師報告在阿里港聚集的信徒中,自前年有數名信徒來自南方十英哩的阿猴,而他們屢次都希望分設個禮拜拜堂在該地,因此於此夏天的季節雨以前,擬定租借一所房屋在阿猴,使該地信徒在季節雨時不必渡溪流前來阿里港禮拜。
●1871年3月14日
李庥牧師報告他昨天自東港回到打狗,並在東港看到不但禮拜人數增加,而且以自費購買一所房屋,擬改造為適合禮拜堂之用。又阿猴教會雖比不上東港,但聚集在慕道友的房屋,並有12名以上的聽眾。又再他報告2月19日在阿里港有男6名、女3名受洗。2月26日(禮拜日)在打狗有男5名、女1名受洗,又吳文水長老自大陸的歸途中也訪問過我們的南方各教會。
●1871年7月5日
李庥牧師報告他前往阿里港地區及附近各鄉村做了為期十天的傳道旅行之後,於昨天回到打狗。這次李牧師旅行時,阿猴教會得到了更適合的聚會所及30名的聽眾,又東港教會之聽眾也增加到阿猴兩倍之多。
●1871年7月21日
德馬太醫生報告於三禮拜前,李庥牧師前來臺灣府主持聖餐並施洗信徒男4名。
●1871年8月8日
李庥牧師報告他於7月16日在埤頭施洗信徒男5名,按立長老1名。翌禮拜日(7月23日)到東港舉行首次的聖餐式時,他施洗信徒8名;又於8月6日(禮拜日),在阿里港施洗信徒男10名、女1名、小兒1名。又報告阿猴教會雖遭官廳很大的反對,但得到適合的房屋聚會。
●1871年9月8日
馬醫生報告在前兩禮拜間,木柵及拔馬等山地教會,有信徒49名,由李庥牧師施洗加入教會。
●1871年9月11日(禮拜二)
馬雅各醫生和李庥牧師首次前往中部山地視察教會,歷時兩個禮拜。據報他們在大社施洗男女信徒共10名,在內社安排建築禮拜堂,但因大雨不得進入埔社。
●1871年11月21日
李庥牧師報告於同月5日,在埤頭施洗信徒4名,於其第二禮拜日在阿里港施洗男8名、女5名、小兒1名,在東港第二次施洗信徒男5名、女1名,又報告在竹子腳開設一所新佈道所。
●1872年1 月1日
馬偕牧師由打狗前往阿里港訪問李庥牧師,並為李牧師之賓客兩個月之久。
●1872年1月14日
李庥牧師在竹子腳舉行新禮拜堂的落成典禮,據他的報告(1月22日)該堂有300個座位,及數軒房間的宿舍。
●1872年2月下旬
李庥牧師報告在竹子腳教會(2月14日禮拜日)施洗信徒14名。在阿猴(屏東)教會過去數個月間教勢頗有進展,他於1月後禮拜日訪問該地時,不但在?埔(阿里港東方七英哩之蕃地境上唯一的漢人部落)的一所民家傳道,不久該地的禮拜堂便可完成。
●1872年3月7日
馬偕牧師由李庥牧師陪同,搭乘輪船海龍號從打狗出發前往淡水,翌日該輪停靠安平港時,臺灣府的德馬太醫生也參加同行。
●1872年3月11日(禮拜一)
馬偕牧師由李庥牧師和德醫生陪由淡水步行南下,開始視察他的新教區。11日黃昏到中壢,12日黃昏到竹塹(新竹),14日到大甲,又同日進入南部長老會教區的大社。
●1872年3月26日(禮拜二)
李牧師、德醫生、馬牧師等3人由大社社眾(平埔族)50名所編成的武裝隊伍護衛,進入埔社。這是歐美人首次到達該處。他們在那裡傳道一個禮拜,並施洗信徒22名,然後返回大社。
● 1872年4月6日
馬牧師和繼續南下的李牧師、德醫生在大社分別後,返回淡水。
●1872年4月19日
甘為霖牧師從臺灣府前往打狗,陪同李庥牧師巡迴東港及竹子腳教會,歷時數天。
●1872年4月22日
李庥牧師在杜君英(阿猴東方七英哩之山麓)開設禮拜堂。
●1872年5月3日
李庥牧師和甘牧師回到打狗之後,再陪同剛自廈門到達的美國歸正會之葉漢章牧師(華人),於是日開始第二次教會巡迴旅行。據報5月5日(禮拜日)葉牧師在阿里港施洗男女信徒各1名。又5月7日(禮拜二)一行到木柵並巡迴該地四所山地教會時,他也施洗信徒40名(木柵14名、柑子林13名,拔馬10名,崗子名)、小兒3名。
●1872年5月19日
李庥牧師在鹽埔開設新禮拜堂。
●1872年6月30日(禮拜日)
李庥牧師在竹子腳施洗信徒8名、女3名,其中4名係客家人。
●1872年7月7日
李庥牧師在東港重開新禮拜堂,並施洗1男青年。
●1872年9月15日
黃香由李庥牧師領洗,是舊城教會最早的信徒。
●1873年(同治12年)2月4日
李庥牧師報告阿猴禮拜堂雖小,又被官兵阻擋再建或租借,但坐滿聽眾男80名、女20名。又在加蚋埔自前年來有不定期的集會,因此李師母於兩、三禮拜前到該地蕃社籌設了一所臨時禮拜堂。又李牧師也到橋仔頭參加了該地教會的首次年會,該地有信徒40名在遵守安息日。
●1873年2月28日
李庥牧師由美國朋友Mr. Van Kelck陪同,再由打狗前往杜君英、加蚋埔、橋仔頭等東北地方的教會視察兩個禮拜,並施洗信徒11名。又3月16日在打狗施洗信徒6名,其中一名係蕃族的信徒。
●1873年5月4日
李庥牧師在加蚋埔施洗男1名、女1名,這是李牧師夫婦於前年12月間到該地工作的結果。
●1873年5月14日
李庥牧師報告阿里港受德醫生的訪問得利益不少,因這些南方教會不容易得外國醫師訪問住,民眾甚歡迎。又報告連多馬醫生(Dr. Renie)在打狗醫院繼續Dr. Manson的工作。
●1874年3月24日
李庥牧師報告他和甘牧師對調,故二年來首次到臺灣府及柵的山地巡視教會。而於前禮拜日返回加蚋埔時,看到該整潔的小禮拜堂快要完成,又阿猴的堅固寬闊的禮拜堂也擬於兩禮拜以內落成。
●1874年7月6日
李庥牧師報告也已送出家眷回國,自香港返臺。
●1875年3月24日
李庥牧師在臺灣南端的海角記載,他要訪問東海岸的蕃族,由阿里港的長老陪同,於十天前由打狗搭帆船首途,而數天久在東港等候之後,現在到這海角的小?,並在附近的岬(鵝鑾鼻)看到燈塔將要興工。
●1875年4月3日
李庥牧師記載,經過十四天的航海之後,於禮拜一晚上在寶桑(台東)登岸了,即時李牧師遭遇該地蕃族一頭目的夫人,並得到她的邀請前往離海岸三治好了病。而翌年在此地方的一少女也在打狗醫院由Dr. Rennie施腳的開刀手術痊癒回家。
●1875年4月10日
李庥牧師記載於前天到達蟳廣?(新港),而後於11日前往北十二英哩的彭仔存(城山),並受該地頭目之歡迎。翌日(12日)係安息日,李牧師一行在頭目房屋的前院舉行早上露天聚會,也得到相當多的聽眾前來接受基督的福音。
●1875年4月23日
李牧師經3日的航海後,於是日由寶桑回到打狗。
●1875年11月5日
李庥牧師報告他自打狗經由二百五十英哩的陸路到達淡水,因此馬偕牧師及8名門徒陪同李牧師視察北部教會,嗣後一同前往南部訪問該地各教會,並參加協議會等做七十天的長期旅行。
●1878年12月14日
李庥牧師夫婦假期屆滿返臺。
●1879年6月11日
李庥牧師請求教士會設法建築女學用地,因為他要奉獻該建築費用。

●1879年9月11日
據報李庥牧師娘向英國母會女宣道會(The Women's Missionary Association)請求派遣一名女士來臺服務。
●1879年9月29日
李庥牧師因熱病逝世在臺灣府城。
●1879年底
據報,李庥牧師娘繼續在臺灣為女界服務,於是年間,巡迴南部26所教會中之17所教會,並繼丈夫之遺志為創辦女學而努力。
●1880年2月26日
英國母會女宣道會(The Women's Missionary Association)接受李庥牧師娘為該會在臺灣道任女教士(Lady Missionary),於是日臺南教士會得到通知書。
●1880年11月下旬
李庥牧師娘因病歸國。
●1881年12月19日
李庥牧師娘再來臺。
●1884年6月13日
李庥牧師娘因病歸國。
●1888年6月
李庥牧師記念碑建立於臺南女學。
●1902年2月21日
李庥牧師娘過世,享年75歲。

參考書目
太平境馬雅各紀念教會,網頁:http://tpk.myweb.hinet.net/index.htm。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中部宣教130年歷史人物介紹http://www.pcttcp.org.tw/Introduce/allp/rightp_hh.htm。
林金水主編,《台灣基督教史》,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第一次
印刷。
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總會,歷史委員會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年史》,台灣: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1965年6月初版。
黃武東、徐謙信合編,賴永祥增訂,《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年譜》,臺南市:
人光出版社,1995年5月增訂版。
賴永祥著,《教會史話-第二輯》,台南市:人光出版社,1990年4月15日出
版。
黃茂卿著,《迪階觀音山教會早期五十年史》,1990年12月出版。
好消息電視台編,《用生命惜台灣》,2003年11月1日出版。

十二月展覽內容:

馬偕博士逝世100週年特展

十一月展覽內容:

新疆異象之旅 -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的呼聲

  • 為回教未得之民禱告

  • 您知道要如何向回教徒傳福音?

    期待您走訪宣教中心,一揭回教世界的面紗!

十月展覽內容:

新疆異象之旅 -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的呼聲

  • 您知道中國有多少回教徒?他們分佈在何處?

  • 您知道要如何向回教徒傳福音?

    期待您走訪宣教中心,一揭回教世界的面紗!

九月展覽內容:

  • 短宣愛的叮嚀
  • 短宣資料

  • 宣教新書推介

  • 龍維耐老師「差傳概論」課程學生的佳作
    作品有「再思台灣宣教策略」、「短宣隊不隊」、「如何在教會培養兒童的宣教心」、「如何關懷宣教士子女」、「宣教士遇到的壓力及應對方法」
中華福音神學院•宣教中心•台北市汀州路三段101號
更新日期 06/05/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