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顯正和金克宜宣教士夫婦/分享∼
From: Winston Chiu
聖書的失落與尋回
喜歡研究世界各民族文化傳說的人很快就會發現他們大概都有些與洪水有關的故事,如中國的大禹治水,巴比倫與印度的洪水傳說。西國宣教士到中國人當中服事,也多半對使用中國文字作個人談道材料不陌生,例如「義」:羊代替我。第一大的那位叫「天」,「船」叫人想起挪亞方舟上的一家八口,伊甸園當中的兩棵樹,神「禁」止吃其中一棵樹上的果子…不論是造字藝術,或是民間傳說,凡是這類與聖經中的救贖故事有關的,我們可以統稱之為--救贖類比(Redemption
Analogy)。
看過一部很有名的宣教影片「和平之子」(Peace Child)嗎?這部片子是根據唐•理查生(Don Richardson)原著拍成的電影,發生在Irian
Jaya 的Sawi人當中的真實故事。飽受部落戰爭殘害的Sawi人,把自己酋長的兒子,送給敵方酋長撫養,只要這個「和平之子」還活著的一天,雙方就有和平之約的保障,不再動干戈。而當他們了解到基督是上帝差到人間來的和平之子,並且復活之後是長遠活著,確保神人之間永遠的和平,與他們的傳統,甚至仍然盛行的風俗,不謀而合。這就成為他們接受福音的橋樑,又與聖經記載兩相對照之下,便有更刻骨銘心的意義。這樣的救贖類比在萬族萬民中屢見不鮮,好像神早已在他們心中預備道路,下面的故事是在菲律賓的Manobo(以下簡稱瑪族)人當中的一則救贖類比。
聖書失落記
這是岷島Bukidnon省一位瑪族拿督(Datu, 地方領袖)口述的文化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某年某月某日天神召告天下,要在Palangi舉行聖書頒授大典,天下萬族都要派代表去赴這場盛會,聖書會教導人類如何處理人生各樣的難題,過一個豐盛的生活。有一位瑪族勇士(姓名不詳),代表本族去接受天神所頒的聖書,我們這位瑪族弟兄跋山涉水,趕了好多天的路,覺得又餓又累,身上帶的口糧也吃得差不多了,所以他就停下來,在路邊設了一個捕捉小野獸的陷阱,又在樹枝上塗上黏膠,希望回程的時候可以有些野味可以充饑。完了以後,他繼續趕路,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到達Palangi;
天神把聖書親手交在弟兄的手中,他便高高興興的下山回家,準備把聖書交給他們的族長,並且教導百姓認識道理。返家途中,他特地經過來時路,察看先前設下的機檻有沒有捕獲什麼鳥獸。他抬頭一看,發現樹枝上黏了一隻鴿子,所以這位弟兄就把聖書隨手放在一旁分叉的枯枝上,伸手去抓鴿子,只是萬萬沒想到,等他回頭過來要拿書時,那分叉的枯樹枝已經不見了,原來那不是枯樹枝,而是一隻鹿的角,他努力地想要追趕那頭鹿,可是牠早已帶著聖書消失在森林中。這時弟兄手中的鴿子開口對弟兄說:
「如果你放我走,我可以飛在你前頭,看看那頭鹿跑到那裡去,帶你找到牠。」於是我們的弟兄只好放走那隻鴿子,看牠飛往那裡,再尋跡去找鹿,可是每次靠近鹿時,鹿就又跑掉了。因此,我們瑪族人到現在都還沒有找回那本聖書。」
聖書的尋回
瑪族人在六○年代以前識字率極低,大多數人讀到小學三年級就中輟,族人世代皆以火耕為生,就是放火燒山,在灰燼中種玉米、雜糧,來年再找新的山地耕種。七○年代,馬尼拉政府視岷達那峨為機會之地,大力號召「南進政策」,不識字的瑪族人,很多土地都被首都馬尼拉或中部來的Cebuano人賤價買走,貧無立錐之地,只好往更高的深山撤退謀生,也因此許多瑪族女子都寧可下嫁外鄉,也不願嫁給這些外族人口中的「Dirty
Manobo」